自律神經失調分成『質』的失調(失去應有的秩序)與『量』的低下或過高,這兩大類型。
『量』的高低可以利用HRV自律神經檢測儀來加以檢測定量的。但『質』的失調則很難利用科學數據來量化,我們只能經由患者主觀的訴說,來判定他是否有『質』的失調。
1. 自律神經『質』的失調:
想要瞭解一個人到底有無自律神經『質』的失調,只要遞一份『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問卷』表給他勾選,就可以明確判斷他有無『質』方面的自律神經失調。
一個正常人往往會告訴您,他在問卷上找不到任何一個項目可以勾選,意既他完全沒有自律神經『質』方面失調症狀。
一個需要尋求醫療協助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,往往可勾選出十個以上的症狀。
雖然絕大部分『質』的自律神經失調患者,都會呈現出某種程度『量』方面的異常,但也有部分患者的自律神經量測的結果,『量』是落在正常標準的範圍內。
一位初學者,如Clerk、Intern或初階的R,或許就會根據HRV報告所呈現的數據向患者說:「你的自律神經檢測報告很正常。」這真是大錯特錯了!自律神經檢測報告只是供醫師參考用,不能像看血液像檢測(COC)那樣斬釘截鐵的告訴患者:「你並沒有貧血,你的血紅素(Hb)在正常範圍內。」
因此,在診察患者時,還是應該以患者的主訴為主,而不是只看HRV檢測報告的數據就下診斷。
2. 自律神經『量』的失調:
HRV檢測報告所呈現的檢測結果,只能呈現自律神經『量』的情形,而非『質』的異常。
西醫學所稱自律神經中的『交感』與『副交感』,與中醫所謂的『陽』與『陰』可說是同義詞。西醫的「副交感、交感」也就是中醫的「陰陽」,這已是中西醫學界的共識。
中西醫對自律神經(陰陽)失調的分類也完全一致,其分類簡介如下:
上述自律神經失調的分類只是針對『量』的失調所做。到目前為止,還未曾見到有人能製造出能鑑定自律神經『質』失調方面的儀器。
一個人會因為自律神經失調而求助醫生,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律神經『質』的失調,而非『量』的失調。但醫師利用自律神經HRV檢測儀幫患者做檢測所得的報告,卻只能呈現出『量』的失調,而非『質』的失調,這不是很弔詭、諷刺,且風馬牛不相及嗎?
在臨床上幾乎不曾聽聞有人會因為自律神經『量』的失調而去求診,相反的,一個自認為健康無礙的人就算是意外的做了HRV,他的HRV報告被歸類為「嚴重衰老」,當事人也會不以為然。
例如:一位50歲的人,自律神經活性被評90歲,交感與副交感活性只有正常人的10%以下,被列為第七型(氣若游絲)的自律神經失調。但他在第一時間的反應往往會是「儀器」的準確度有問題。
事實上我們對於選用的自律神經HRV儀是很有信心的。儀器有問題的可能性非常低,尤其是同一天連續多次的檢測都是呈現同樣的HRV報告時,我們有100%的信心說:「有問題的絕對是人,而不是儀器。」
如果碰到上述情形,可進一步詳細詢問病史,是否有吃了那些同時降低交感副、交感的藥物(如:Inderal、atropine)?或做了化療、放療等;也可能是最近患者過度勞累,請他改天再來重新做檢測。
3. 自律神經的『量』對體健康的重要性
連結:自律神經的『量』對體健康的重要性
若是『交感』正常但『副交感』非常強,是如何?
回覆刪除